阿元
现在的许多父母,为了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,不惜一掷千金。那些所谓的起名大师就说了,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将来是大富大贵,那名字一个字至少八百块。还有一家起名社的价格便宜点,道德品质是2 8 8 、3 8 8 和6 8 8 元。
这些起名公司的生意咋样咱不知道,但从这起名公司越来越多,价也越来越高的情况来看,这想为孩子起个好名的父母还是挺多的。
之所以会有这么老些人愿意到起名公司给孩子起名字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,大家都想让孩子大富大贵、或者是大红大紫,反正都是希望用一个好名家,把自个家的孩子的前途一下子整明白了。
而那些所谓的起名大师们,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,利用了人们希望孩子好,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的这种心理,挣这个起名的钱。
那么找个大师,起个好名,是不是就一定能保证孩子前途无忧呢?这当然是不可能的,否则咱谁也用不着费劲巴力的干事业,奔前程了,起个好名在家睡大觉不就得了吗?这多省事呢?而且对于一个名字就能保证前途,那些起名的大师自个也不信。
证明这一点的有两个例子,一个记者在调查哈尔滨的起名公司的时候,装成有点不太信的样子,就说了:你起这名能成吗?万一不好使,俺儿子发不了大财咋办呢?要不这样,咱俩签个协议,如果你起的这名字好使,将来俺儿子成财主了,挣的钱分你一半。但如果你起这名不中,俺儿子将来穷嗖嗖的,啥钱没有,你给俺儿子一百万咋样?那起名的大师不敢哪,就说了,你这个咋这样呢?不知道这是心诚则灵吗?你这样疑神疑鬼的,你这生意俺不作了。
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沈阳。那里有个起名的大师,号称是老厉害了,孩子还没生呢,就能起名,还能保证孩子发大财。怕大家伙儿不信啊,这位大师还在经常拿老家是沈阳的,一位世界冠军举例了。人家说了,“这世界冠军就是俺给取的名,所以是一顺百顺。”当时有人给算了一下,这大师现在不到五十,那冠军都已经三十多了,他哪能在十几岁时就会给人起名了?那不成了神童了吗?再有一个,如果他起的名那么好,为啥不给自己挑一最好的用用呢?把自个整成个大富大贵多好呢?何必都这么大岁数了,还在这神叨的唬人,骗那两小钱呢?
而且能证明这名字不过就是个符号的,和人的前途命运没啥关系的,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,刘邦。人家连皇帝都当上了,这刘邦的命够好的了吧?但你知道吗,刘邦小时候压根就是没名字的。他家是一标准的平民,老爸老妈连个名都没有,司马迁写历史的时候,都只能称之为刘大叔,刘大妈。
刘邦的老爸老妈因为没有文化,当然更是因为没有社会地位,所以刘邦是没有名字的,只有一个代号,叫刘季。这个季字不是什么名字,是古人的排行。古人兄弟排行叫伯,仲,叔,季,刘邦的大哥叫刘伯,二哥叫刘仲,没听说三哥,书上没有,到刘邦这就是刘季。也就是说他哥儿几个叫刘大、刘二、刘三、刘四,所以刘季翻译成现代汉语,叫刘小儿或者是刘四儿,相当叫狗剩啥的小名,整个一个没有名字的平头老百姓。而司马迁在《史记-高祖本纪》里说:高祖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字季。也就是刘邦字季,也是司马迁拍的马屁之一。刘邦是一个连名都没有的人,能有字吗?名是一出生就有的,字可是加冠后才能起的,只能是先有名,后有字。
而东汉的荀悦在研究到这一段的时候,发现司马迁拍的,刘邦字季的马屁毛病太多,一个没有名的人咋能有字呢?于是补拍了一记,给刘邦起了个名,就是刘邦。而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之所以不出现刘邦的字样,苟悦解释说是因为避讳:“讳邦字季,邦之字曰国。”另一个东汉学者项岱也跟着云了“高祖小字季,即位易名邦,後因讳邦不讳季,所以季布犹称姓也”。
但问题又来了,司马迁在写《史记》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避讳邦这个字。据不完全统计,《史记》中共出现邦字11个。
还有更可怕的,那就是班超所写的《汉书》中,对邦字也没有避讳,没有进行全书的统计,但查出来的最少有一个:《诗》载其制曰:“大邦惟屏,大宗惟翰。”(《汉书诸侯王表第二》)。这里头的“大邦惟屏”中的邦字,狠狠地抽了那些补拍刘邦马屁,说刘邦是有名有字的人,一个响亮地大嘴巴子。
既然早期的司马迁、班超都没有避讳邦这个字,说明刘邦根本没有名。所谓名叫邦,也是后人拍的马屁;所谓的字,也就是刘邦字季,也是马屁。季字仅仅是他的排行,也再次说明了他的低贱出身。
古代中国人是讲究面子的,既然刘邦都感天而生了,既然刘邦是天的儿子,最后还当上了皇帝,当然不可能那么没有面子。所以,虽然荀悦等人说汉高祖刘四儿的名字是刘邦,就是编出来的。但这个马屁一拍,打东汉以后,小痞子刘邦也成了文化人,人家有名有字了。
你说就这刘四儿,连个名都不全,而且在他老爸的眼里还是无赖一个的家伙,最后不也当了皇帝了吗?他的故事,不也告诉我们,这名字起得咋样,不是没啥用的吗?
再有,在许慎《说文解字》里,对“名”的解释是:“自命也,从口从夕。夕者冥也,冥不相见,故以口自名。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说,名字很重要,本来该由上天来定的,但这上天又摸不着看不见的,咋整呢,自个起一个就算了。
话说回来,那些去大师那里给孩子起名的家长们,自个儿也未必相信有个好名就这好那好啥都好了,但出于一种“望子成龙”、“望女成凤”的心态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上加好,再加上花的钱也不是特别的多,所以就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了。
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起名公司和大师,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定性,所以是不是封建迷信咱不好说,但拿出这么个他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出来蒙人,阿元琢磨着,他就不是封建迷信也可以算是蒙人吧?
对于生活中的蒙人现象,有关部门应该咋办呢?这个真的不知道。
本文原作者为陈淑霞,转载请明:注宝宝起名网出处!如该文有不妥之处,请联系站长删除,谢谢合作~